李子明转向所有工人,声音不大,但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。
“我知道大家有疑虑,觉得我们在往一堆废铁里砸钱。但我告诉你们,峰牌汽水要做的是全海城最好的汽水,我们就要用最好的设备。现在没有,我们就自己造!所有参与这次技术改造的师傅,工资翻倍。”
重赏之下,工人们的士气立刻被调动起来。
接下来的半个多月,整个二号车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实验室。张援朝带着几个技术骨干,吃住都在厂里。他们把那台碳酸化机彻底分解,每一个零件都清洗、打磨、测量。
李子明说到做到,资金全力支持。赵大刚跑遍了海城所有的五金市场和废品站,甚至托关系从外地采购特殊的钢材。张援朝画出的图纸,被送到了一个退休老钳工的家里,三天后,一个闪着金属光泽的定制旁通阀和几个精密的螺旋叶片就送了回来。
组装的那天,几乎所有人都围了过来。
当最后一个螺丝被拧紧,张援朝亲自合上了电闸。
车间里先是一阵沉闷的电流声,紧接着,那台沉寂了多年的机器,发出了低沉而有力的轰鸣。
“通水!加压!”张援朝大喊。
清水通过管道涌入机器,压力表的指针稳稳地向上攀升,最终停在了张援朝设定的数值上。一切正常。
“进糖浆!通气!”
随着阀门打开,琥珀色的糖浆和二氧化碳被同时注入混合腔。机器的轰鸣声变得更加厚重,但运转得异常平稳。
很快,第一瓶汽水从出料口缓缓流出。
张援朝一把拿过,拧开瓶盖,仰头就喝了一大口。
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他。
“嗝……”张援朝打了一个长长的嗝,满嘴都是二氧化碳的气味。“气比以前足了至少三成。成了!”
工人们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。
赵大刚抢过一瓶,也灌了一口,兴奋地大叫:“成了!真的成了!老李,你快尝尝!”
李子明接过一瓶,汽水冰凉,气泡在瓶壁上不断升腾。他喝了一口,强劲的气泡在舌尖炸开,带着浓郁的甜香,确实比之前的品质要好上一个档次。
刘建拿着秒表在一旁测算,激动地跑过来:“师傅!李厂长!速度真的快了一倍!原来灌装一箱要一分多钟,现在只要四十秒!”
看着眼前这台脱胎换骨的机器,和欢呼的工人们,李子明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。
赵大刚用力拍着李子明的肩膀,兴奋地说:“老李,这下好了!产能翻倍,市府那边的订单,咱们能提前完成了!”
张援朝擦了擦手上的油污,走到李子明身边,说:“这只是第一台。要把剩下的设备全部改造完,还需要时间。”
李子明看着那台正在高效运转的机器,它不再是一堆废铁,而是工厂跳动的心脏。
“不急。”李子明说,“通知下去,今天晚上全厂加餐,有肉。”
他知道,这只是一个开始。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工业堡垒,正在这片废墟之上,被一砖一瓦地重新建立起来。
机器改造成功的消息,比长了翅膀的鸟儿飞得还快。
接下来的半个多月,整个二号车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熔炉。张援朝带着几个新招的技术骨干,几乎是把家搬到了厂里。他们把那些被马国良废弃的设备一一拆解,清洗每一个零件,测量每一处磨损。
李子明兑现了他的承诺,资金上毫无保留。赵大刚的自行车几乎跑遍了海城所有的五金市场和废品收购站,甚至托了陈海生的关系,从外地紧急调运了一批特殊规格的钢材。
当所有改造过的生产线全部调试完毕,稳定运转起来的那一刻,整个车间的工人们都沸腾了。原本破败不堪的两个车间,现在拥有了五条高效的半自动化生产线,日产能被张援朝精确地估算出来,是一个让所有人都心跳加速的数字,一万瓶。
“老李,一万瓶!”赵大刚激动得脸膛发红,他抓着李子明的胳膊,“我们现在一天就能生产过去半个月的量!市府的订单,不出十天就能全部搞定!”
李子明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,却远没有赵大刚那么乐观。他指着那些围绕着机器忙碌的身影,对赵大刚和张援朝说:“你们看,五条生产线,我们现在有多少人?”
赵大刚愣了一下,掰着指头算了算:“算上我们三个,还有新招的几个老师傅和学徒,满打满算不到二十个人。”
“二十个人,三班倒也看不住五条生产线。”李子明说得很平静,“机器有了,但没有人,它们还是一堆废铁。我们现在需要人,大量的人。”
张援朝也冷静下来,他补充道:“不只是人手,还需要是合格的人手。这些机器都经过改造,操作跟以前不一样,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,不然很容易出事故。”
“招!”赵大刚立刻说道,“就在厂门口贴告示,咱们现在是海城的香饽饽,肯定有的是人来!”
“贴告示太慢了,而且来的人也杂。”李子明摇了摇头,“要做就做大一点。大刚,你去一趟《海城日报》,联系他们的广告科。”
“报社?”赵大刚没反应过来,“联系他们干嘛?给咱们的汽水打广告?”
“不,是招工。”李子明一字一句地说,“我要在报纸上,用四分之一的版面,刊登一则招聘启事。峰牌汽水厂,公开招聘,男女不限,身体健康,能吃苦耐劳。我们要招一百个人。”
一百个人。
这个数字让赵大刚和张援朝都沉默了。这已经不是小作坊的规模,而是一个正规工厂的编制。
三天后,《海城日报》的中间版面上,出现了一块豆腐块大小的招聘启事。在这个年代,除了国营大厂偶尔的内部招工,还从没有哪个私人工厂敢用这种方式公开招人。
启事刊登的第二天一早,天还没亮,国营海城汽水厂的二号车间门口,就被围得水泄不通。黑压压的人群从厂门口一直排到了胡同口,至少有三四百人。这些人里,有附近无所事事的年轻人,有被其他工厂辞退的中年工人,甚至还有一些穿着干净衣服,一看就是城里人的面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