漂亮、贤惠、能管家,最好读过几本书。家世之类,他就不考虑了。贾蔷很清楚,若非太爷当初怜惜他年幼丧亲将他接到了宁府教养,他与其他贾家人也没什么两样,实在没什么家世可言。但也因着他背靠宁府,他的婚事也多了几分可能。媒人心里是盘算,决定将这一优点大吹特吹,总能找到几个家世看得过去的姑娘。因为承诺的媒人钱丰厚,这群媒婆很快就拿来了姑娘画像。其中不少,家世都还不错。虽算不得达官显贵之后,却也与尤氏、邢夫人相差无几。直到某位媒人无意掉出了一张画像。贾蔷捡起来,一下就看直了眼:“这是哪位姑娘?”那媒人当即大叫:“诶,这可不成。蔷二爷,这姑娘可不符合您的条件。”贾蔷疑惑:“若是不符合,你为何带了过来?”那媒人叹气:“说来也巧,这姑娘还是隔壁荣府放出去的呢。”见贾蔷没听明白,媒人解释道,“这姑娘原是荣府从江南采买回来培养的女戏,名字叫龄官。因着前些日子皇上下旨废除奴籍,也不许达官显贵家豢养私奴,隔壁老太太便下令,让那些个女戏自己选择是留是走。”“留下的,都充做了丫鬟。”“这位龄官姑娘却拿着身契到官府销了奴籍,从了良。”“她本来想回江南,不想病情复发,只能留在京城。”媒人叹气,“你也知道京城的花销,龄官姑娘也是没奈何了,不想再卖身,才托我为她寻个安身之所。”贾蔷条件极好,若可以,她也乐得让这姑娘和他凑一起。不说别的,宁府给的媒人钱她也眼馋呀。可惜……媒人摇头:“那姑娘不但是个体弱多病的,更自小被父母卖给了人牙子,从未学过管家理事。漂亮倒是漂亮,贤惠可能也贤惠,但书……着实没读过一本。”可贾蔷不知怎地,看着龄官的画像入了迷。一番纠结之后,他转头看向了贾蓉。贾蓉:“……怎么,你想娶?”贾蔷有些纠结:“只是担心辜负了太爷的好意。”贾蓉摆手:“这有什么?我同太爷说一声便是,只要人是好的,太爷没那么多讲究。”那姑娘不是已入了良籍?若她还是戏子,这门婚事倒真成不了,但既然已经脱籍,就有了可能。果然贾蓉将此事和贾敬一说,他立刻便允准了。贾蔷高兴得跟什么似的,当即拉着贾蓉连声道谢,又连连催促媒人尽快将此事办好。他实在担心龄官身子。媒人听得婚事能成,五官瞬间笑成了一朵花,哪儿还敢耽误?当场就拉着贾蔷去筹备聘礼上门提亲了。不久,贾蔷迎娶龄官进门。人与人可能真有些缘分,贾蔷将龄官娶回家后,竟像是开了窍般,一夜就成熟了。如今他到宁府读书,竟不许有人在旁守着了。贾蓉气得不行:“他那样子,竟像是要去科举一般。管家将此事告诉了太爷,惹得太爷连连夸赞,生生将我比了下去。”“太爷还说要他去和晨哥儿一起读书呢。”“他竟也答应了,”贾蓉有些泛酸,“也不害臊!”王熙凤一听,就知道他是什么想法,忙劝道:“蔷哥儿也不容易。以前没有家累,倒也可以跟着你胡闹,可如今成了婚,说不得过不久就要有孩子了,他不得为妻儿考虑?”但他到底不是宁府嫡亲后辈,宁府愿意养着他,也愿意供他读书,却绝不可能花上一大笔银子为他捐官。他若想要出头,只能靠自己。贾蓉一顿:“以前怎么没看出他还是个好丈夫?”王熙凤不由回想前世。前世建造大观园,负责采买与培养戏子的正是贾蔷,他也因此与龄官生了一段情。可法律规定,良贱不婚。那个叫龄官的姑娘甚至没能等到离开大观园,便因思虑过多加重了病情,早早病逝了。这辈子倒成功离开了大观园,还与贾蔷续上了这段缘分。想到这儿,她不由笑道:“许是娶到了真心喜爱的姑娘,愿意为她、为二人的未来努力吧。”贾蓉一听这话,还以为王熙凤怪他,忙解释道:“我待奶奶之心日月可鉴,绝无半分虚假。我也想为奶奶考一个诰命回来,但实在不是读书的料子……”王熙凤失笑:“我知道。”看两个孩子就知道了,贾家确实没读书方面的天赋。贾蓉狠狠松了口气。-宁府上下皆为贾蔷之转变感到高兴,唯有难得过来的秦可卿心情不好。自从听闻贾蔷准备娶妻,她便再没见过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