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本站设为首页
收藏爱看小说网

爱看小说网

首页 书架
字:
背景色: 关灯 护眼
首页 > 芋头番薯与沙西米 > 前言

前言(1 / 1)

晨光透过薄雾洒落在岛屿上,映照出一片片起伏的稻浪与甘蔗田。

微风从西方的海面吹来,带着咸咸的气息,和着泥土、牛粪与糖厂烟囱吐出的炭烟味,成了这座岛屿独有的气息。

那是1930年代的台湾,表面平静如镜,却暗藏无数起伏与压抑。

大地广袤而勤劳。

农村里,晨曦初露时分,人们早已弯下腰,双手漉漉的泥水中,把秧苗一株株植入水田。

日头升高,田埂上赤脚留下斑驳的脚印。

这是岛上多数人赖以为生的方式。

稻米与甘蔗、香蕉,是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作物,然而无论是稻谷还是蔗糖、香蕉,大多数都被收割、装船,运往北方的大和岛国,以供应殖民母国的需要。

田间的水圳,是殖民政府修建的水利工程,让稻作能更高产,但这水,与其说是为岛民设计,不如说是为了确保日本帝国的粮仓稳定供应。

糖厂高耸的烟囱日夜不停运作,白烟直冲天际,如同殖民政权的权威,冷冷地俯瞰着岛上的生灵。

在乡间,土地多属地主,无论是本地望族还是移入的日人。

农民多为佃农,收成的稻米七成、八成作为地租上缴,余下的不足以果腹。

甘蔗田里的汗水,换来的工钱低廉,往往还被糖厂以「品质不良」为由扣除。

农民背上沉重的租税与欠款,却只能低头过活。

山区里,樟树林幽深。

樟脑工寮飘出的白烟与刺鼻气味,是岛屿另一种产业的记号。

这是世界罕见的珍贵资源,几乎全数出口至日本,用於制药、工业与军需。

山林间偶尔传来伐木的号子声,那是林业工人和原住民族的汗水与命运,与树木一同被砍下、运走。

学校里,孩子们唱着日本国歌,练习C场上的正步,墙上挂着天皇与皇后的肖像。

日本语是教室里的主语言,台湾话被视为低俗,唯有在家中与街市,才敢私下使用,在学校里一律讲日语,如被发现有讲台湾话或方言,会被掴掌警告。

社会气氛彷佛被压得低低的。

表面上,人们依着规矩过活,无声地耕作、做生意、纳税,孩子们按时上学,成年男子服从劳役徵召。

但在茶馆、寺庙的角落里,总有几双眼睛闪着不安的光,有人低声谈着「祖国」,有人议论着中国大陆的变局与抗日战争的消息。

只是,这样的谈话若被密探听见,换来的恐是牢狱之灾。

知识分子与青年中,偶有倡议自治、文化复兴者。

他们办报、写诗、讲学,希望唤醒民族意识。

却多数被严密监控、压制,甚至被流放。

民众心中或有一丝期盼,但更多是茫然与无奈。

对祖国中国,许多人既陌生又憧憬;对日本统治,多是逆来顺受,偶有怒意,也被生活的苦难消磨殆尽,至於我们这一代,一出生便身处这样的T制里,从未见过别的世界,於是渐渐把这样的秩序视作理所当然。

那原本可能燃烧的怒意,也被时间冲淡,最终只剩下习惯般的顺从。

夜幕低垂时,糖厂的汽笛声远远响起,提醒着工人们收工回家。

城镇街灯微弱,点亮夜市摊贩的灯笼与煤油灯。

小贩仍在卖着热腾腾的米糕、咸汤圆,孩童赤脚在街角追逐,妇人拎着竹篮匆匆回家,男人们蹲在屋檐下,点起旱烟,望着远方海上的灯火出神。

那灯火是驶向日本的货轮,载走这岛屿的资源与汗水,却无法载走这片土地上人们心中的疑问与盼望。

岛屿之上,稻浪继续翻涌,烟囱继续吐烟,日与夜交替,季节轮回,台湾人继续在这被殖民的岁月里,寻找一线微光。

热门推荐